关于黄体酮
发布时间:2022-10-19 10:34:58

  什么是黄体酮?

  孕酮(progesterone)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天然孕酮,在体内对雌激素刺激的子宫内膜有明显的形态学作用,是维持妊娠的必要条件。其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

  [1] 在月经周期后期,它使子宫粘膜上的腺体生长,子宫充血,子宫内膜增厚,为受精卵的植入做准备。受精卵着床后,胎盘产生,怀孕子宫的兴奋性降低,抑制其活动,使胎儿安全成长。

  ②与雌激素结合,促进乳房充分发育,为产奶做准备。

  [使宫颈口关闭,粘液减少和变稠,使精子难以穿透;大剂量时,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,产生抑制排卵的作用。

  孕酮在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是什么?

  [i] 孕酮抑制宫缩

  孕酮能改变子宫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,使膜处于超极化状态,从而降低子宫肌的兴奋性,也降低子宫肌对各种刺激(特别是收缩激素)的敏感性。因此,怀孕的子宫不会发生剧烈的渐进性收缩,胚胎不受影响,妊娠得以维持。因此,黄体酮在临床上常用于保胎。

  [ii] 孕酮维持排尿反应

  蜕膜细胞是由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转化而来,含有糖原颗粒,为胚胎囊肿提供营养。向怀孕的大鼠注射 "兔抗鼠蜕膜血清 "可引起流产,这说明蜕膜在维持妊娠中的重要性。在假性怀孕的胎粪反应动物中切除两个卵巢可导致胎粪坏死液化;如果给予外源性孕酮,可防止胎粪倒退。可见,孕酮对维持胎膜反应是必要的。

  [iii] 孕酮抑制免疫反应

  孕卵是一种 "Semiallograft",但为什么它在植入时不会受到母体的免疫排斥?研究发现,当某些肿瘤细胞移植到动物的子宫腔时,只有在注射了黄体酮的动物身上才不会被排斥并植入子宫壁,这表明黄体酮抑制了免疫反应。同样可以解释的是,在正常妊娠中,孕酮会增加以防止胚胎被母体排斥并维持妊娠。在孕激素不足的情况下,胚胎就像一个异物,被母亲排斥并流产。

  总之,孕酮对维持妊娠是必要的,因此称为 "孕酮"。无论维持妊娠的机制如何,它必须与目标组织中的受体结合,即子宫内膜细胞,才能产生作用。孕酮受体的合成主要是由雌激素促进的。因此,孕酮的作用总是取决于雌激素的协作;此外,雌激素还可以刺激卵巢黄体合成和分泌孕酮。

  母亲和婴儿

  [注:以上数值仅供参考,因为各医院的检测单位可能有所不同。如果您对检测结果有疑问,请进一步咨询您的医生]。

  孕酮低的症状和原因

  常见的症状。

  不孕不育、甲状腺功能不全、抑郁症、纤维囊性乳房、体重增加、胆囊疾病、低血糖、惊恐发作、水肿、月经周期不规律、月经期间有血块、镁缺乏、阴道干燥、乳房胀痛。

  常见原因。

  孕酮水平下降见于以下情况。

  [1] 子痫前期,宫外孕,早产,闭经,不孕。

  [2] 黄体功能不全,当卵巢黄体未充分发育时,孕酮水平相应降低。

  [3] 肾上腺和甲状腺的严重功能障碍也可影响卵巢功能,导致排卵受阻,孕酮含量相应减少。

  [4] 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。

  [5] 长期的压力。

  [6] 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糖,但缺乏足够的营养。

  [7] 缺少运动。

  [8]药物治疗。

  如何弥补孕酮低的问题?

  1、食物补充

  如果你的孕酮低,医生建议你去医院,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天然的孕酮补充剂,并吃大豆等食物来帮助增加孕酮(黄体酮),因为孕酮在食物中含量很低,所以不能仅从食物中获得。

  吃桃子、柚子、山楂、草莓、猕猴桃和鸭梨等富含果胶和膳食纤维的水果,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波动。因为水果还具有以下优点。

  ①色泽鲜艳,味道鲜美,能促进食欲。

  ②富含维生素c,可帮助消化,防止动脉硬化,延缓衰老。

  ③含糖量比主食低,体积大,易产生饱腹感。

  所含果胶和膳食纤维可延缓葡萄糖的吸收。

  2、药用补品

  黄体酮在临床上用于闭经或闭经原因的反应性诊断,如先兆子痫、习惯性流产等。

  肌内注射,1次10~20mg。

  [1] 习惯性流产:肌肉注射,每次10-20mg,每天1次或每周2-3次,直到怀孕四个月。

  [2]痛经:在月经前6~8天每天注射5~10mg,连续4~6天,疗程可重复多次。对子宫发育不良引起的痛经,可与雌激素联合使用。

  [3]月经出血过多和大出血:每日肌肉注射10~20mg,5~7天为一疗程,可重复3~4个疗程,每个疗程间隔15~20天。

  [4]闭经。给予雌激素2-3周后,立即给予本品每日3-5mg,6-8天为一个疗程,总剂量不超过300-350mg,可重复2-3个疗程。

  口服或阴道给药。1次100mg,早晚各1次(睡前2小时),每个周期连续10天(通常在周期的第17至26天)。

  生活护理。可能出现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抑郁、乳房胀痛等。长期应用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萎缩,月经量减少,并容易发生阴道霉菌感染。肝病患者不应口服。